Image
全(quan)國統一服務熱(re)線
0351-4073466

最高法新規施行,事關您的“面子”問題!一起看看都說了些啥


編輯(ji):2021-08-06 10:59:29

近年來,隨著(zhu)信(xin)息技術(shu)飛速發展,人(ren)臉(lian)識(shi)(shi)(shi)別(bie)逐步(bu)滲透到人(ren)們(men)生活的方方面面。人(ren)臉(lian)識(shi)(shi)(shi)別(bie)技術(shu)在諸多領域(yu)發揮著(zhu)巨(ju)大(da)作用(yong)(yong)(yong)的同時,也存在被濫用(yong)(yong)(yong)的情(qing)況,7月(yue)28日,最(zui)高人(ren)民法院(yuan)發布(bu)了《最(zui)高人(ren)民法院(yuan)關于(yu)審(shen)理使(shi)用(yong)(yong)(yong)人(ren)臉(lian)識(shi)(shi)(shi)別(bie)技術(shu)處理個人(ren)信(xin)息相關民事案(an)件適(shi)用(yong)(yong)(yong)法律若(ruo)干(gan)問(wen)題(ti)的規定》(以下簡(jian)稱《規定》),對(dui)人(ren)臉(lian)識(shi)(shi)(shi)別(bie)進行(xing)規范。

圖片

最高法發布司法解釋

規范人臉識別應用

最高法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一些經營者濫用人臉識別技術侵害自然人合法權益的事件頻發,引發社會公眾的普遍關注和擔憂。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楊萬明:比如,有些知名門店使用“無感式”人臉識別技術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擅自采集消費者人臉信息,分析消費者的性別、年齡、心情等,進而采取不同營銷策略。上述行為嚴重損害自然人的人格權益,亟待進行規制。

最高法在充分調研基礎上制定司法解釋,對人臉信息提供司法保護。解釋明確規定,在賓館、商場(chang)、銀行(xing)(xing)、車站、機場(chang)、體(ti)育場(chang)館、娛樂場(chang)所等經(jing)營場(chang)所、公共場(chang)所違反法律、行(xing)(xing)政法規的(de)規定(ding)使(shi)用人(ren)臉識別技術進行(xing)(xing)人(ren)臉驗(yan)證、辨識或(huo)者分析,應當認定(ding)屬于侵害自然人(ren)人(ren)格(ge)權益的(de)行(xing)(xing)為(wei)。


物業不得強制將人臉識別

作為出入小區唯一驗證方式

伴隨著(zhu)人(ren)(ren)臉識(shi)別(bie)技術應用(yong)場景(jing)的(de)不斷豐(feng)富(fu),一(yi)些小區(qu)引入(ru)人(ren)(ren)臉識(shi)別(bie)系(xi)統(tong),用(yong)“刷臉”代替“刷卡”,社會各界對此(ci)有不同看(kan)法(fa),有人(ren)(ren)認(ren)為將人(ren)(ren)臉識(shi)別(bie)作(zuo)為住戶身(shen)(shen)份驗證方(fang)式,是一(yi)種智能(neng)化(hua)管理,可以更(geng)精準識(shi)別(bie)出(chu)入(ru)小區(qu)人(ren)(ren)員,讓(rang)小區(qu)管理更(geng)安全、更(geng)高效。也有意見(jian)認(ren)為,在(zai)錄入(ru)人(ren)(ren)臉信(xin)息(xi)(xi)時,小區(qu)物業要(yao)求人(ren)(ren)臉信(xin)息(xi)(xi)和詳細住址(zhi)、身(shen)(shen)份信(xin)息(xi)(xi)相綁定(ding),這(zhe)些信(xin)息(xi)(xi)一(yi)旦泄露,可能(neng)給公民個人(ren)(ren)隱私造成(cheng)損害。那么新出(chu)臺的(de)司法(fa)解釋對此(ci)是如何看(kan)待(dai)的(de),繼續來看(kan)報道。

最高法有關負責人表示,小區物業強制“刷臉”的問題,社會普遍關注。人臉信息屬于敏感個人信息,小區物業對人臉信息的采集、使用必須依法征得業主或者物業使用人的同意。只有業主或者物業使用人自愿同意使用人臉識別,對人臉信息的采集、使用才有了合法性基礎。

最高人民法院研(yan)究室副主任(ren) 郭鋒(feng):實踐中(zhong),部分小(xiao)區物(wu)業強制要求居(ju)民錄入人臉信息(xi),并將人臉識別作為(wei)(wei)出(chu)入小(xiao)區的唯一驗證(zheng)方(fang)式,這種行為(wei)(wei)違反“告知同意(yi)”原(yuan)則,群眾質(zhi)疑聲較大。我們應該擁抱新科技,但同時(shi)也要尊重(zhong)人格(ge)權益。小(xiao)區物(wu)業不能以智能化管理為(wei)(wei)由,侵(qin)害居(ju)民人格(ge)權益。

為(wei)此,《規(gui)定(ding)》明確:“物(wu)業(ye)(ye)(ye)(ye)(ye)服(fu)務企業(ye)(ye)(ye)(ye)(ye)或(huo)者其(qi)他建(jian)筑物(wu)管理人(ren)(ren)(ren)以人(ren)(ren)(ren)臉識別作為(wei)業(ye)(ye)(ye)(ye)(ye)主(zhu)或(huo)者物(wu)業(ye)(ye)(ye)(ye)(ye)使(shi)(shi)用(yong)人(ren)(ren)(ren)出入物(wu)業(ye)(ye)(ye)(ye)(ye)服(fu)務區(qu)域的(de)(de)唯一驗證(zheng)方式(shi),不(bu)同(tong)意(yi)的(de)(de)業(ye)(ye)(ye)(ye)(ye)主(zhu)或(huo)者物(wu)業(ye)(ye)(ye)(ye)(ye)使(shi)(shi)用(yong)人(ren)(ren)(ren)請(qing)求其(qi)提供其(qi)他合理驗證(zheng)方式(shi)的(de)(de),人(ren)(ren)(ren)民法(fa)(fa)院依法(fa)(fa)予以支持。”根(gen)據這一規(gui)定(ding),小區(qu)物(wu)業(ye)(ye)(ye)(ye)(ye)在使(shi)(shi)用(yong)人(ren)(ren)(ren)臉識別門(men)禁系(xi)統錄入人(ren)(ren)(ren)臉信息(xi)時,應當(dang)征得業(ye)(ye)(ye)(ye)(ye)主(zhu)或(huo)者物(wu)業(ye)(ye)(ye)(ye)(ye)使(shi)(shi)用(yong)人(ren)(ren)(ren)的(de)(de)同(tong)意(yi),對于不(bu)同(tong)意(yi)的(de)(de)業(ye)(ye)(ye)(ye)(ye)主(zhu)或(huo)者物(wu)業(ye)(ye)(ye)(ye)(ye)使(shi)(shi)用(yong)人(ren)(ren)(ren),小區(qu)物(wu)業(ye)(ye)(ye)(ye)(ye)應當(dang)提供替代(dai)性驗證(zheng)方式(shi),不(bu)得侵害業(ye)(ye)(ye)(ye)(ye)主(zhu)或(huo)物(wu)業(ye)(ye)(ye)(ye)(ye)使(shi)(shi)用(yong)人(ren)(ren)(ren)的(de)(de)人(ren)(ren)(ren)格權(quan)益(yi)和其(qi)他合法(fa)(fa)權(quan)益(yi)。


最高法:

處理未成年人人臉信息

須征得監護人的單獨同意

伴隨著人(ren)臉(lian)識別(bie)應用場景(jing)(jing)越來越廣泛,未成(cheng)年(nian)(nian)人(ren)的(de)(de)人(ren)臉(lian)信息(xi)被采集的(de)(de)場景(jing)(jing)也越來越多。未成(cheng)年(nian)(nian)人(ren)的(de)(de)人(ren)臉(lian)信息(xi)一(yi)旦泄露(lu),侵(qin)權影響甚至可能伴隨其一(yi)生(sheng)。因此,新(xin)的(de)(de)司(si)法解(jie)釋(shi)對未成(cheng)年(nian)(nian)人(ren)的(de)(de)人(ren)臉(lian)信息(xi)保(bao)護(hu)進行了專門(men)規(gui)定。

最(zui)高法(fa)(fa)(fa)有關負責人(ren)介紹,中(zhong)國《未(wei)成(cheng)年(nian)(nian)人(ren)保(bao)護法(fa)(fa)(fa)》《網(wang)絡安全法(fa)(fa)(fa)》等法(fa)(fa)(fa)律對(dui)未(wei)成(cheng)年(nian)(nian)人(ren)的(de)網(wang)絡保(bao)護作(zuo)出了專(zhuan)門規定(ding):如信(xin)息(xi)(xi)處理(li)(li)者處理(li)(li)不滿十(shi)四周歲未(wei)成(cheng)年(nian)(nian)人(ren)個人(ren)信(xin)息(xi)(xi)的(de),應當征得未(wei)成(cheng)年(nian)(nian)人(ren)的(de)父(fu)母或(huo)者其他(ta)監(jian)護人(ren)同意(yi);未(wei)成(cheng)年(nian)(nian)人(ren)、父(fu)母或(huo)者其他(ta)監(jian)護人(ren)要求信(xin)息(xi)(xi)處理(li)(li)者更正、刪除未(wei)成(cheng)年(nian)(nian)人(ren)個人(ren)信(xin)息(xi)(xi)的(de),信(xin)息(xi)(xi)處理(li)(li)者應當及時(shi)采(cai)取措施予以(yi)更正、刪除。新司法(fa)(fa)(fa)解釋堅(jian)持最(zui)有利于未(wei)成(cheng)年(nian)(nian)人(ren)原則,從司法(fa)(fa)(fa)審判層面加強對(dui)未(wei)成(cheng)年(nian)(nian)人(ren)人(ren)臉信(xin)息(xi)(xi)的(de)保(bao)護。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 郭鋒:按照告知同意原則,根據第2條第3項的規定,信息處理者處理未成年人人臉信息的,必須征得其監護人的單獨同意。關于具體年齡,可依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網絡安全法》以及將來的《個人信息保護法》進行認定。

最高法(fa)表(biao)示,從(cong)責(ze)任(ren)認定角度(du)看(kan),新規結合當前未(wei)成(cheng)年(nian)人(ren)人(ren)臉信(xin)息保護現狀,明確將(jiang)“受害人(ren)是否未(wei)成(cheng)年(nian)人(ren)”作(zuo)為責(ze)任(ren)認定特(te)殊(shu)考量因素(su),對于(yu)違法(fa)處理未(wei)成(cheng)年(nian)人(ren)人(ren)臉信(xin)息的,在責(ze)任(ren)承擔時依法(fa)予以從(cong)重(zhong)從(cong)嚴,確保未(wei)成(cheng)年(nian)人(ren)人(ren)臉信(xin)息依法(fa)得到特(te)別(bie)保護,呵護未(wei)成(cheng)年(nian)人(ren)健康成(cheng)長。


應用程序不得強制索取非必要個人信息

長期以來,部分移(yi)動應用程序通過一攬子(zi)授(shou)權、與(yu)其他授(shou)權捆綁、“不(bu)點擊(ji)同(tong)意就(jiu)不(bu)提供服務(wu)”等方式強制索取非必(bi)要個人信息的(de)(de)問題突出,這既是廣(guang)大用戶的(de)(de)痛點,也是維權的(de)(de)難點。對此,司(si)法解釋明確了此類處理人臉信息的(de)(de)新規則(ze)。

最高法表(biao)示(shi),由于人(ren)(ren)臉(lian)信息(xi)屬于敏感個(ge)(ge)人(ren)(ren)信息(xi),處理(li)活動對(dui)個(ge)(ge)人(ren)(ren)權(quan)益影響重大,因此,在告(gao)知同意上(shang),有必要設定較高標準,以(yi)確保個(ge)(ge)人(ren)(ren)在充(chong)分知情的(de)前(qian)提(ti)下(xia),合理(li)考慮(lv)對(dui)自(zi)己(ji)權(quan)益的(de)后果而(er)作出同意。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民事處處長 陳龍業:《規定》第2條第3項引入單獨同意規則,即:信息處理者在征得個人同意時,必須就人臉信息處理活動單獨取得個人的同意,而不能通過一攬子告知同意等方式征得個人的同意。

最高法(fa)介紹,基(ji)(ji)于(yu)個(ge)(ge)人同(tong)(tong)意(yi)(yi)處理人臉信息的(de),個(ge)(ge)人同(tong)(tong)意(yi)(yi)是信息處理活(huo)動(dong)的(de)合法(fa)性(xing)基(ji)(ji)礎(chu)。只要處理者不超出自(zi)然人同(tong)(tong)意(yi)(yi)的(de)范圍,原(yuan)則(ze)上該(gai)行為就不構成侵(qin)權行為。自(zi)愿(yuan)原(yuan)則(ze)是民法(fa)典的(de)基(ji)(ji)本(ben)原(yuan)則(ze),個(ge)(ge)人的(de)同(tong)(tong)意(yi)(yi)必(bi)須是基(ji)(ji)于(yu)其自(zi)愿(yuan)而作出。

最高(gao)人民(min)法院(yuan)研(yan)究室民(min)事處(chu)(chu)(chu)處(chu)(chu)(chu)長 陳龍業:特別是對人臉(lian)信(xin)息(xi)的處(chu)(chu)(chu)理,不能帶有(you)任何強迫因素。如果信(xin)息(xi)處(chu)(chu)(chu)理者采取“與其(qi)他授(shou)權捆綁(bang)”、“不點擊同(tong)意就不提供(gong)服務(wu)”等模(mo)式,會導致自然人無(wu)法單獨(du)對人臉(lian)信(xin)息(xi)作出(chu)自愿(yuan)同(tong)意,或者被迫同(tong)意處(chu)(chu)(chu)理其(qi)本(ben)不欲提供(gong)且非必要的人臉(lian)信(xin)息(xi)。

為強化(hua)人(ren)(ren)臉(lian)信(xin)息(xi)(xi)(xi)保護(hu),防止信(xin)息(xi)(xi)(xi)處理者(zhe)(zhe)對(dui)人(ren)(ren)臉(lian)信(xin)息(xi)(xi)(xi)的不(bu)當采(cai)集,《規(gui)定》第4條對(dui)處理人(ren)(ren)臉(lian)信(xin)息(xi)(xi)(xi)的有(you)效同(tong)意采(cai)取從嚴認(ren)定的思(si)路。對(dui)于信(xin)息(xi)(xi)(xi)處理者(zhe)(zhe)采(cai)取“與其(qi)他授權捆綁”、“不(bu)點(dian)擊同(tong)意就不(bu)提(ti)供服(fu)務(wu)”等方(fang)式(shi)強迫或者(zhe)(zhe)變相強迫自(zi)然人(ren)(ren)同(tong)意處理其(qi)人(ren)(ren)臉(lian)信(xin)息(xi)(xi)(xi)的,信(xin)息(xi)(xi)(xi)處理者(zhe)(zhe)據此認(ren)為其(qi)已征得(de)相應同(tong)意的,人(ren)(ren)民法(fa)院(yuan)不(bu)予(yu)支(zhi)持。


明確五類情形可以使用人臉識別

剛剛我們了解了很(hen)多對禁止使(shi)(shi)用人臉(lian)識(shi)(shi)別和限制使(shi)(shi)用人臉(lian)識(shi)(shi)別的規(gui)定,那么是(shi)不是(shi)人臉(lian)識(shi)(shi)別一(yi)律不能用呢?什(shen)么情形(xing)下,信息(xi)(xi)處(chu)理者可以(yi)應用人臉(lian)識(shi)(shi)別技術收集(ji)個人信息(xi)(xi),新(xin)規(gui)也(ye)進行了列(lie)舉。

新規(gui)明確, 有下列情形之(zhi)一(yi),信息處(chu)理(li)者(zhe)主張(zhang)其(qi)不承擔民(min)事責任的(de),人民(min)法院依(yi)法予(yu)以支持:

(一)為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者緊急情況下為保護自然人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所必需而處理人臉信息的;

(二)為維護公共安全,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在公共場所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的;

(三)為公共利益實施新聞報道、輿論監督等行為在合理的范圍內處理人臉信息的;

(四)在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的范圍內合理處理人臉信息的;

(五)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楊萬明:《規定》充分考量人臉識別技術的積極作用,一方面規范信息處理活動,保護敏感個人信息,另一方面注重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保護人臉識別技術的合法應用。

為(wei)了(le)避免對信(xin)息(xi)(xi)處(chu)理(li)者(zhe)(zhe)課(ke)以過重(zhong)責任,妥善處(chu)理(li)好懲戒侵權(quan)和(he)鼓勵數字(zi)科技發展之間(jian)的(de)(de)關(guan)系(xi),《規(gui)(gui)定》第16條明(ming)確了(le)本(ben)司法解釋(shi)不(bu)溯及既往的(de)(de)基(ji)本(ben)規(gui)(gui)則,即:對于信(xin)息(xi)(xi)處(chu)理(li)者(zhe)(zhe)使用人臉(lian)識別技術(shu)(shu)處(chu)理(li)人臉(lian)信(xin)息(xi)(xi)、處(chu)理(li)基(ji)于人臉(lian)識別技術(shu)(shu)生成的(de)(de)人臉(lian)信(xin)息(xi)(xi)的(de)(de)行為(wei)發生在本(ben)規(gui)(gui)定施行前的(de)(de),不(bu)適用本(ben)規(gui)(gui)定。


圖片


向上滑(hua)動查看《規定》全文(wen)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個人信息相關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已于2021年6月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41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8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21年7月27日(ri)


法釋〔2021〕15號

最高人民法院

關于審理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個人信息

相關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2021年(nian)6月(yue)8日(ri)最高人民法院審(shen)判委(wei)員會第(di)1841次會議通(tong)過,自2021年(nian)8月(yue)1日(ri)起施行)


為正確審理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個人信息相關民事案件,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規定,結合審判實踐,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  因信息處理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或者雙方的約定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人臉信息、處理基于人臉識別技術生成的人臉信息所引起的民事案件,適用本規定。
  人臉信息的處理包括人臉信息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
  本規定所稱人臉信息屬于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條規定的“生物識別信息”。
  第二條  信息處理者處理人臉信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屬于侵害自然人人格權益的行為:
  (一)在賓館、商場、銀行、車站、機場、體育場館、娛樂場所等經營場所、公共場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使用人臉識別技術進行人臉驗證、辨識或者分析;
  (二)未公開處理人臉信息的規則或者未明示處理的目的、方式、范圍; 
  (三)基于個人同意處理人臉信息的,未征得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的單獨同意,或者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征得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的書面同意;
  (四)違反信息處理者明示或者雙方約定的處理人臉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圍等; 
  (五)未采取應有的技術措施或者其他必要措施確保其收集、存儲的人臉信息安全,致使人臉信息泄露、篡改、丟失;
  (六)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或者雙方的約定,向他人提供人臉信息;
  (七)違背公序良俗處理人臉信息;
  (八)違反合法、正當、必要原則處理人臉信息的其他情形。
  第三條  人民法院認定信息處理者承擔侵害自然人人格權益的民事責任,應當適用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八條的規定,并結合案件具體情況綜合考量受害人是否為未成年人、告知同意情況以及信息處理的必要程度等因素。
  第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信息處理者以已征得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為由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信息處理者要求自然人同意處理其人臉信息才提供產品或者服務的,但是處理人臉信息屬于提供產品或者服務所必需的除外;
  (二)信息處理者以與其他授權捆綁等方式要求自然人同意處理其人臉信息的;
  (三)強迫或者變相強迫自然人同意處理其人臉信息的其他情形。
  第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信息處理者主張其不承擔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一)為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者緊急情況下為保護自然人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所必需而處理人臉信息的;
  (二)為維護公共安全,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在公共場所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的;
  (三)為公共利益實施新聞報道、輿論監督等行為在合理的范圍內處理人臉信息的;
  (四)在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的范圍內合理處理人臉信息的;
  (五)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六條  當事人請求信息處理者承擔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據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第九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相關規定確定雙方當事人的舉證責任。
  信息處理者主張其行為符合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五條第一款規定情形的,應當就此所依據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信息處理者主張其不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就其行為符合本規定第五條規定的情形承擔舉證責任。
  第七條  多個信息處理者處理人臉信息侵害自然人人格權益,該自然人主張多個信息處理者按照過錯程度和造成損害結果的大小承擔侵權責任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符合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條、第一千一百六十九條第一款、第一千一百七十條、第一千一百七十一條等規定的相應情形,該自然人主張多個信息處理者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信息處理者利用網絡服務處理人臉信息侵害自然人人格權益的,適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五條、第一千一百九十六條、第一千一百九十七條等規定。
  第八條  信息處理者處理人臉信息侵害自然人人格權益造成財產損失,該自然人依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條主張財產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自然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可以認定為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條規定的財產損失。合理開支包括該自然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對侵權行為進行調查、取證的合理費用。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請求和具體案情,可以將合理的律師費用計算在賠償范圍內。
  第九條  自然人有證據證明信息處理者使用人臉識別技術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害其隱私權或者其他人格權益的行為,不及時制止將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向人民法院申請采取責令信息處理者停止有關行為的措施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案件具體情況依法作出人格權侵害禁令。
  第十條  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建筑物管理人以人臉識別作為業主或者物業使用人出入物業服務區域的唯一驗證方式,不同意的業主或者物業使用人請求其提供其他合理驗證方式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建筑物管理人存在本規定第二條規定的情形,當事人請求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建筑物管理人承擔侵權責任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第十一條  信息處理者采用格式條款與自然人訂立合同,要求自然人授予其無期限限制、不可撤銷、可任意轉授權等處理人臉信息的權利,該自然人依據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七條請求確認格式條款無效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第十二條  信息處理者違反約定處理自然人的人臉信息,該自然人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該自然人請求信息處理者承擔違約責任時,請求刪除人臉信息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信息處理者以雙方未對人臉信息的刪除作出約定為由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十三條  基于同一信息處理者處理人臉信息侵害自然人人格權益發生的糾紛,多個受害人分別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訴的,經當事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合并審理。
  第十四條  信息處理者處理人臉信息的行為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七條或者其他法律關于民事公益訴訟的相關規定,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第十五條  自然人死亡后,信息處理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或者雙方的約定處理人臉信息,死者的近親屬依據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四條請求信息處理者承擔民事責任的,適用本規定。
  第十六條  本規定自2021年8月1日起施行。
  信息(xi)處理(li)者使(shi)用人(ren)(ren)臉(lian)識別技(ji)(ji)術處理(li)人(ren)(ren)臉(lian)信息(xi)、處理(li)基于人(ren)(ren)臉(lian)識別技(ji)(ji)術生(sheng)成的人(ren)(ren)臉(lian)信息(xi)的行為發生(sheng)在本規(gui)定施(shi)行前的,不(bu)適用本規(gui)定。



來源:央視(shi)新聞(wen)、最(zui)高人民法(fa)院

Image
Image
版權所有:山西科信源科技股份(fen)有限公司
咨詢熱線:0351-4073466?
地址:(北(bei)區)山西(xi)省(sheng)太原市迎(ying)澤(ze)區新(xin)建南路文源(yuan)巷(xiang)24號(hao)文源(yuan)公務中心(xin)5層
? ? ? ? ? ?(南區(qu))太原市小店區(qu)南中(zhong)環街529 號(hao)清控創新基地A座4層
Image
?2021 山西科信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晉ICP備15000945號 技術支持 - 資海科技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