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大照壁簡介:
照壁是中國傳統的建筑形式,靈山大照壁全長39.8米,最高處7.2米,規模為全國之最。靈山大照壁和靈山勝境整個地勢環境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靈山勝境的整個地形尤如一張太師椅,背靠小靈山,左邊青龍山,右邊白虎山,北踏青峰,盡攬山形之美,南望太湖,一挹水色之秀,這種傳統風水理論上稱為"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的地形是大吉之地,為保存這吉祥的靈氣,所以造大照壁來收氣,同時也通過照壁上的內容引領游客走進靈山的佛教文化歷史世界。
靈山大照壁立于七色蓮花池中,蓮花是佛教的吉祥花木之一,相傳佛祖出生后即會行走,走出七步,每一步都是一朵盛開的蓮花,這就是七步蓮花的典故,靈山大照壁的南立面是"靈山勝會"大型石雕,取材于佛經上佛祖西方靈鷲山說法,諸佛菩薩秉承聽經的典故,這組石雕上會聚了佛祖、四大菩薩二弟子、五百羅漢等佛教人物。照壁的北面為"唐僧賜禪小靈山圖",這是關于靈山的一段歷史典故。常有游客詢問“靈山勝境”的由來,其實這幅圖就說明了原因,相傳唐代貞觀年間,唐僧玄奘法師西天取經歸來前往江南傳法,特往馬山拜會長安舊交杭惲右將軍,杭惲是馬山人,朝中為官數載后解甲歸田于馬山,唐僧來到馬山,感覺這里的山峰象西方的靈鷲山,就賜名小靈山,而篤信佛教的杭惲也捐出這處山田作為寺產,造了小靈山寺,從此香火代傳,現在在小靈山剎舊址上再造大佛像,所以這里就取名靈山勝境,一來紀念唐僧、杭惲的一段功德,二來表示這里與西天靈山的一脈相承。
靈山大照壁氣勢恢弘,莊重大氣。 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老先生認為靈山勝境與太湖相互輝映,好似佛教中的琉璃世界。 因此題寫了“湖光萬頃凈琉璃”的詩句。 在靈山大照壁的北立面,是趙樸老題的《小靈山》一詩――“昔游天竺訪靈鷲,嘆息空荒憶法華。 不意鷲峰飛到此,天花爛漫散吾家。 ” 這是1997年趙樸老考察靈山勝境,看到靈山大佛莊嚴慈祥,香火鼎盛,欣然提筆寫下的詩句。 意思是說:我曾去過印度靈鷲山,那里原是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的地方,現在卻一片空荒,令人嘆息。 而靈山勝境卻是香火鼎盛,一派興盛,重現了靈鷲峰當日的盛況,就像靈鷲飛來一樣啊。 字里行間,處處可見樸老對靈山的贊許,以及寄予靈山能成為新時期的佛教圣地、世界佛教文化中心的殷切期望。
靈山大照壁交通指南:
無錫火車站乘公交88、89路直達靈山大照壁,票價4.5元。每逢雙休日、節假日上海楊浦體育中心、虹口足球場、上海體育場有旅游專線車直達靈山大佛,下午返回。
©2005-至今 中航國旅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