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張家港特產介紹
張家港位于蘇州北端,北濱長江,有大小河道6033條,是天然的內河良港,水產品豐富,產有著名的“長江三鮮”(即河豚、鰣魚、刀魚)及銀魚、子鱭魚、鮠魚等。
著名土特產有始于清咸豐年間鳳凰高莊豆腐干;曾被列為貢品、馳名大江南北的鹿苑雞以及鳳凰水蜜桃、高峰鹿液茶、沙洲優黃等。
張家港市以步行街為中的黃金商業圈是旅游購物的集中地。其中,緊鄰步行附近的張家港市第一人民商場,是市內較大型的購物場所。商場不僅有規模較大的購物商場,在商場五樓還大型綜合超市,是旅游購物的首選地。地址:楊舍鎮沙洲中路15號。
張家港特產推薦
銀魚介紹:
又名“面魚”“面丈魚”,體細長,銀白色,透明光滑。一般長8-15厘米,形如玉簪,是張家港長江中的特產,“清明”左右為旺期。銀魚肉嫩,骨軟可食,味道鮮美,高蛋白、低脂肪,食用價值高。
子鱭魚介紹:
又名“烤子魚”,是鳳尾魚中的雌魚,長江口名貴的經濟魚類。子鱭魚體側扁,尾部延長,銀白色。一般長14-16厘米,體重15-20克,腹內有大量魚卵,含有較多的油脂、磷酸鹽和鈣質。味鮮,有肥感,為人腦及骨隋良好滋補品。子鱭魚在“立夏”前后集群入江作生殖回游。一般只上溯到張家港七干河、四干河外水域。雙山以上多為雄性,稱毛鱭。
鰣魚介紹:
鰣魚體扁闊而長,色白如銀,鱗下多脂肪,一般重1公斤左右,鱗可食,肥嫩清鮮。張家港境內長江水域屬河口段,鰣魚至此,體內脂肪消耗很少,正豐腴肥碩,肉味最鮮,營養豐富。
刀魚介紹:
學名“刀鱭”,是張家港主要水產品之一,境內長江水域均可捕獲。它是春季最早的時鮮魚。前期刀魚雄性多,體大,脂肪多;后期雌性居多,體小,脂肪少。“清明”后,刀魚肉質變老,俗稱“老刀”。刀魚的體形狹長側薄,頗似尖刀,銀白色,肉質細嫩,但多細毛狀骨刺。肉味鮮美,肥而不膩,兼有微香。制成的刀魚面、刀魚餛飩,別具風味,膾炙人口。
河豚介紹:
河豚,古稱“鮐”,體呈橢圓形,頭圓口小,背部一般呈黑褐色,無鱗、無膽,有氣囊,能吸氣膨脹。張家港捕捉河豚早,產量較高。河豚魚營養豐富,腴肥鮮美且帶野味。但血液、肝臟、卵巢都有劇毒,烹煮不慎,食后易中毒致死。現禁止私自買賣,統由國家購銷。河豚魚經處理后制成的凍魚片或罐頭食品,從河豚魚的肝臟、卵巢中提煉出的河豚素、河豚酸還是名貴藥品。
鮠魚介紹:
鮠魚(鮰魚)亦稱“江團”、“白吉”,魚體前部扁平,后部側扁,一般長60厘米左右,光滑無鱗,呈灰褐色,幼魚淡白色。張家港江段,一年四季均有捕獲,以春、夏季產量為高。鮠魚肉嫩無刺,味鮮美,尤以菜花盛開時為最,稱“菜花白吉”,那時是張家港的時令佳肴。
鹿苑雞介紹:
因產于張家港市鹿苑鄉而得名。鹿苑雞的毛、皮、嘴、腳均為黃色,頸羽、尾羽和翅羽間有蔬落黑毛。該雞肉質細膩、肥美、香鮮、味濃。
鹿苑公雞腳桿高壯,傲然挺立,大的體重可達4公斤以上,有“九斤王”之稱。母雞腳桿粗矮,渾重壯實,重2公斤以上,年產蛋在140-200個之間,平均蛋重54克。
鳳凰水蜜桃介紹:
張家港市鳳凰山和鷙山山麓,是著名的鳳凰水蜜桃主要產地。
鳳凰水蜜桃主要有白鳳、白花、黃皮、小青等品種。皮色有淡黃,有乳白,有微紅,具有果大、肉嫩、鮮甜、多汁、果皮易剝等特點。
高峰鹿液茶介紹:
位于張家港市金港鎮高峰村一帶的長山,地處長江邊,江霧迷漫,空氣清新,氣候濕潤,是高峰鹿液茶主產地。高峰村村里辦有茶廠,自己焙炒。制成的高峰鹿液茶,條索緊結,色澤嫩綠,帶有清香,用水沖泡,碧色誘人,味感鮮醇,深受游客喜愛.
針結花邊介紹:
是張家港新型的手工藝品。采用針織工藝,將花線勾結成各種圖案,有整潔、雅靜、纖巧、柔和的感覺,是客廳、臥室門窗、家具上的實用裝飾品,也是張家港主要的手工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