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中國最美麗的鄉村之稱的婺源,清華,理坑,曉起等徽派古村落早已名揚天下。而只有一個深埋在婺源西北部群山里的小村落,被有緣見識過其真面目的驢友美譽為:“最后的世外桃源”。
這個“世外桃源”的名字叫:長溪。史料記載,長溪最早建村于宋淳化992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村名長溪,是因村有“一條長長溪河”而得名。春末夏初,水漲鶯飛,我們背上背包,一路北下踏上了尋訪桃源之路。
這里坡嶺起伏,山上層層疊疊的梯田和山下盆地的農田上下呼應,東岸村和西岸村里徽派建筑的民居點綴在其中,河水靜靜地流淌。“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構成一幅天然的詩畫田園風光。清晨或春雨過后,嵐氣升騰,云霧在山間翻滾,形成頗為壯觀的云海。云海沉浮,山下粉墻黛瓦時隱時現,山上梯田里的油菜花,在云霧間或淡或濃。漫步鄉村的石板路,穿過溪河的石拱橋,看白云在山間和黃花比美,村童騎牛在河灘放牧。
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是呈梯田狀,從山頂鋪散到山谷下。站在山頂望去,腳下大片的山谷內,油菜花層層疊疊,一望無際,中間圍攏著幾個小小的村落,黑瓦白墻的徽派民居夾雜在一片金黃之間,在婺源再沒有比這更壯觀而令人驚喜的了。
這里的油菜長得又高又大,走進花叢里可以沒腰,而且陣陣清香沁人肺腑——被鮮花包圍的感覺真好!望著山坡上那層層梯田也都是清一色的鮮黃,就好像錦緞般的地毯鋪著的樓梯,一階一階地向山上延伸,也許那就是神仙要走的路吧。偶爾看到幾個少男少女在花中嘻戲流連,笑臉和鮮花相映生輝,便覺出,春天是多么的美好。
一塵不染的黃背景下襯托著白墻黑瓦的房子,還有悠閑的水牛,相機的鏡頭真的迷茫了,不知道應該指向哪里……
長溪村曾經擁有不少珍貴的古建筑:做工精巧的石拱橋,石雕精細的大祠堂,鎮妖除魔的云筆,宣揚功德貞潔的牌坊……可惜都在破“四舊”的浪潮中化為烏有。
漫步在長溪,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還未被旅游開發大潮沖刷過的最真實本色的山村民居生活。在長溪,去任何地方都不需要門票,這里沒有一家兜售地圖,畫冊,電池或者飲料的小攤,在這里拍照也沒有會被當地人拉住要求給錢的擔憂。村民的生活平靜地就像繞村而過的長溪水,干凈而且緩慢。
長溪地處古徽州,因而民居建筑都屬典型的徽派。從外形上看,是一應的馬頭墻、飛檐斗角、小方窗、中空的天井、圍墻中的小院、錯落的屋頂。站遠了看,整個村子粉墻黛瓦,以黑白為基本色調,在紅花綠柳的掩映下,懷抱于一派秀色山川,讓人心曠神怡。然而令人扼腕的是,村東頭有幾家大宅因為年久失修坍塌而遭廢棄。置身于光線暗淡的殘破磚瓦中,一種無奈的悲愴感油然而生。
長溪河的上游有一座村里人很是敬重的石橋。整個石橋用長條青石筑成,人們至今也不知道那里沒有機械化設備,這些巨石是從那里運來,又是如何架設上去的。石橋上刻有“石寶,乾隆四十三建”的字樣,歷經百年風雨蒼桑,就沒有絲毫變形。
石橋下的長溪,蜿蜒從村東頭包繞而過。溪水清澈見底,二三寸長的鯵鰷,在水中游來游去,因為水太清,所以魚兒總是長不大。傍晚的時候,村里的孩子會三三兩兩挽起褲腿下水捉魚蝦。村民們將鯵鰷沾上米粉蒸熟,鮮嫩的魚肉風味絕佳。
因為平日里游客不多,我們在長溪也算稀有之物。村里的孩童見著我們,會一路跟著我們走,嘴里邊喊著:拍照片的嘍,拍照片的嘍。村里民風淳樸,白天即便家里空無一人在,門也都不上鎖,只是虛掩著,輕推就能開。去村民家參觀,他們都很熱情,沒有拒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