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神農架7月18日消息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第40屆世界遺產大會正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召開。當地時間7月17號,中國湖北神農架申遺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我國的世界遺產項目達到了50個,在數量上僅次于意大利,列世界第二。此次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也讓神農架成為中國首個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和生物圈保護區、世界地質公園、世界遺產三大保護制度共同錄入的“三冠王”名錄遺產地。
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具有完整的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并因“野人”的傳說等引人關注。1990年,神農架加入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2013年被列入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錄。然而,這次申遺的成功也并不意味著,跑到了終點,可以抱著“世界遺產”這個名號睡大覺了。作為世界自然遺產的神農架,我們要如何和它更好地相處?
人們知道“神農架”,有些是因為“神農氏在此架木為梯,采嘗百草,救民疾夭,教民稼穡”的神話故事,有些是對“野人”的傳說頗感好奇,有些則是被它的青山綠水吸引,把它當做一處旅游目的地。不過,典故、傳說、自然風光……這些還不足以讓表決代表們為神農架申請世界自然遺產投下“通過”票。那么,神農架到底“神”在何處,憑什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呢?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建司世界遺產與風景名勝管理處處長左小平介紹,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神農架是中國中部地區最大的原始森林,是中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三大區域之一,擁有13種植被類型和世界最完整的垂直自然帶譜。同時,神農架獨特的地理和位置條件為大量珍稀、瀕危和特有的物種和植物提供了棲息地。
有關神農架的評估報告指出,湖北神農架被視為野生動植物的“寶庫”,尤以豐富的植物多樣性聞名,神農架在植物研究史上占據重要位置,科學家尤其是植物學家一直對神農架抱有濃厚的科學興趣。李曉池就是這樣一位對神農架有著濃厚科學興趣的地質專家。世遺大會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的同時,還在神農架進行研究的李曉池,一天內連發6條朋友圈,更新神農架申遺進展。
李曉池介紹,神農架這個地區的套巖層我們叫做神農架群。它的時代是非常古老的,從大約16億年一直到10億年這段時間。這段地層在我們國家,在全世界都是比較少見的。而且,在國際地層表上,這一段也基本上是空白的。如果我們繼續把它研究清楚的話,對于整個地球的演變,中國地形地貌的變化都有很大的幫助。
李曉池認為,神農架申遺成功,不僅在科研上,在科普上也有很大意義,他希望更多人能夠感受到這種自然的價值,理解它的珍貴,“在野外有些剖面,上面如果說那個疊層石如果出露比較好的話,我們都會重點的標畫出來,立上一個科學解說的標牌。使大家在野外能夠看到這些對改變地球大氣立了大功的這種疊層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專家來評估的時候提出意見,就說有很多科學的解說過于專業化了。我們正在把這些東西就做得比較通俗。”
不過,作為神農架林區申遺辦地質專家,李曉池在申遺成功的喜悅下,也感覺責任更重了,因為是在保護全球的珍貴的財富。他指出,世界遺產是全人類的財富,我們的保護的責任就更重了。比如說,旅游開發,大量游客涌進來之后,神農架這個地方實際上有點不堪重負。對于遺產地來說,它是不允許建設一些樓臺亭館、旅游設施這些東西的。今后,以前有的東西要逐漸清除掉,盡量把它保護到原來的原始狀態去。有些重要的物種可能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來保護它們。
據了解,有關神農架的評估報告也提醒,神農架地區已經建成一座新機場,旅游增長所導致的潛在壓力應予以重視。住建部城建司世界遺產與風景名勝管理處處長左小平表示,神農架的遺產價值得到認可,也帶來了更大的保護責任,列入名錄只是第一步。他強調,“我們部可能更要加強保護監管,今年我們也下發了關于開展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管理評估的檢查工作的通知。下一步,我們按照遺產公約要求,對每一個世界自然遺產地如何嚴格按照公約保護,來進行評估。爭取我們不光是在數量上作為世界遺產的大國,在管理上也能作為世界保護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