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莫的阿拉伯-諾曼風格建筑群以及切法盧和蒙雷阿萊大教堂:
2015年7月,意大利的第51個世界遺產花落西西里——巴勒莫的阿拉伯-諾曼風格建筑群以及切法盧和蒙雷阿萊大教堂(Palermo arabo-normanna e le cattedrali di Cefalù e Monreale)。這一遺產坐落于意大利西西里島的北部海岸的巴勒莫省境內。遺產由九大建筑組成,包括兩座宮殿、三座教堂、一座大教堂、一座橋梁以及切法盧主教座堂和蒙雷阿萊主教座堂,歷史可以追溯至西西里諾曼王朝時期(1130年至1194年),除了切法盧大教堂和蒙雷亞萊大教堂外,阿拉伯-諾曼風格的建筑還包括:諾曼尼宮和巴拉蒂娜教堂、齊薩王宮、海軍元帥圣母教堂、獨修者圣約翰教堂、圣加太多教堂、巴勒莫大教堂、海軍元帥橋以及它的12個橋拱。這些建筑散布在巴勒莫省的巴勒莫、蒙雷阿萊、切法盧和齊薩等市鎮,建筑的最大特點是風格揉雜。
蒙雷阿萊(意為“皇家山”)是意大利西西里島巴勒莫省的一個市鎮,位于巴勒莫市以南10公里 Caputo 山的山坡上,俯瞰著名為“金色貝殼”的肥沃山谷。蒙雷阿萊主教座堂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諾曼式建筑,由古列爾莫二世開始興建于1174年,到1182年奉獻給升天圣母,反映了拜占庭文化和藝術的影響力在意大利的另一種表達方式。這座建筑的罕見之處在于它協調地將拜占庭鑲嵌藝術、阿拉伯建筑風格以及諾曼式樣融合于一身,使它不僅可以和西西里地區僅有的幾個建筑杰作相媲美,而且獨步世界,因為世界上其他地方很難再找到這樣的建筑。
切法盧主教座堂建設于1131年,外觀呈現諾曼式建筑的風格,不僅建筑本身頗具代表性,教堂內的馬賽克等藝術品也具有很高價值。切法盧主教座堂的穹頂裝飾著《 基督普世君王》鑲嵌畫,不過教堂的真正寶貴之處還在于與主教堂相連的回廊,這是西西里中世紀藝術的代表與象征,有著突出的價值:成對柱廊的頂部組成了一個圓形,這在很多地方已經失傳。這個圓形是歐洲中古世紀藝術的典范。
UNESCO:這些建筑體現了西方文化、伊斯蘭文化和拜占庭文化在西西里島的融合,社會-文化的融合使建筑的空間、結構和裝飾都出現了全新的理念。這些建筑也承載著來自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的人們(穆斯林、拜占庭、拉丁語系、猶太人、羅穆巴人和法國人)相互共存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