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華盛頓
每年8月,是安娜一年一度出門度假日子,但是今年,她頗躊躇。
作為華盛頓一家NGO(非政府組織)的負責人,安娜的經濟能力稱得上穩定,她在市區擁有一幢已付清貸款的兩層樓房子,也沒有需要供應龐大學費或者嗷嗷待哺的孩子,安排一次舒適愜意的旅行犒賞自己本不是個難事。不過,今年美國經濟情勢的嚴峻態勢,讓她的研究機構在募款時面臨極大挑戰,各項民生消費品的節節高漲,也讓她必須更謹慎到從生活中節省支出。
最終,安娜決定放棄前往過去幾乎每年造訪的山間度假小木屋的計劃,改到華府近郊、車程不到三小時的香那多阿國家公園附近的一家度假村。不僅路程縮短,安娜發現她要去的地方,每日住宿費比過去的300美元要便宜許多,只需以往1/3的價格。
“雖然我不知道這地方的品質如何,”安娜在行前不安中帶著決心,“不過為了省錢,我愿意試一試!”
事實上,和許多完全無法擠出旅行預算的美國人相比,安娜的假期盡管既縮水又陽春,卻仍值得慶幸。美國近來出現了一個傳統字典上找不到的新名詞——“staycation”,這個字是由“stay”(居家) 和“vacation”(度假)兩個英文字組成的,也就是不出遠門,直接在家度假。原本應該放松空閑的“vacation”,活生生變成了靜止停置的“staycation”,這都要拜高油價及美國高失業率所賜。
從最近的美國國慶日來看,的確有許多美國人改變旅游方式以減少支出。根據美國AAA汽車俱樂部統計,今年國慶日期間,開車出游人數比去年下滑1.3%,是十年來首度出現下跌,搭飛機旅游者則比去年同期減少2.3%。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旗下的MSNBC電視臺撰稿人杰夫布朗是居家旅游的擁護者,杰夫說,美國人傳統上認為所謂度假就是要出游,但是以他一家三口的機票及食宿,出國10天的旅費隨隨便便就可高達1萬美元,實在很驚人,因此他決定改變方式。
居家度假期間,他和他的家人騎著自行車到社區游泳池游泳、在免費的網球場打網球、到鄰近縣城的公園里劃船、釣魚。他說,staycation的最大好處是“至少你不會發現自己每十五分鐘就要付一次賬單!”
staycation,不單單是度假,同時也體現在美國人重新從郊區搬到市區。“二戰”之后,隨著汽車工業高度發達,以及1950年代艾森豪威爾總統任內發起大量建設州際高速公路系統,加快了美國社會郊區化,也形成今日大部分中產階級普遍居住在郊區、工作在市內的生活型態。
葛瑞和康妮原本住在距離華盛頓市區車程約50分鐘的社區,不過幾個月前他們突然決定搬到市內,因為每個月不斷攀升的油錢讓他們吃不消,加上兩層樓的房子,就算努力節省,水電暖氣每月也要兩三百美元,因此他們決定把車賣掉,搬到市區距離地鐵站步行只要五分鐘的公寓。
沒有車代步的生活雖然環保,但也有不便之處,還好葛瑞和康妮還有一個法寶,倘若實在需要用車,他們就上網租用以小時計費的Zipcar或Flexcar公司的車,視車型每小時收費十至二十美元。
在高油價的壓力下,許多美國人減少開車,轉而使用大眾運輸工具。據美國公共交通協會統計,今年第一季度全美公交工具總客運量增加了3.4%。同時,將原先吃油較兇的車換成油電混合車,是成為美國人目前流行的應對之道。美國一向被追捧的悍馬車今年6月銷售量和去年同期相比驟跌54%,究其因,不外耗油過兇矣。
美國人省錢計
1. 以居家旅游(Staycation)取代遠行。
2. 從郊區搬到離工作地點近的市區。
3. 減少開車,改搭大眾運輸工具。或者不開車,改為小時租車。
4. 使用節能電器,盡量不在用電高峰時段使用電器。
5. 到圖書館上網,從圖書館借電影DVD。
6. 留意庭院或車庫拍賣信息,揀二手便宜貨。